北京新闻--上海首个弄堂博物馆在石门二路街道开馆

北京新闻--上海首个弄堂博物馆在石门二路街道开馆

类别:北京代孕机构 日期:2021-07-02 13:15

本篇文章1812字,读完约5分钟

据静安区介绍,走进奉贤路68弄王喜小区大门,右手边一栋清水红砖白瓦的小楼与周围的石库门建筑没有什么不同。推开雕花门,一个小博物馆突然出现了。1月4日上午,王喜花园胡同博物馆在石门二路街奉贤小区王喜社区正式开放,并向公众免费开放。这是第一个位于城市居民区的小巷博物馆。

老上海物件让记忆“活”起来

小巷博物馆有一个大约130平方米的小面积。当你走进去,你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单一的花园房子,它是按照1: 30的比例复制的。在靠墙放置的两个陈列柜中,有中华民国的铁玩具、打字机、保险箱和存钱罐、静安寺最大房间的礼品盒、大理石托盘、老式脉冲电话、bp机、食品券、肉券、月票和其他门票。“这款迷你华生电风扇曾在夏天没有空钥匙的时候使用过。这些是阿拉很久以前在巷子里使用的日常用品。看到他们,几十年前的记忆浮出水面。”在社区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居民这样告诉记者。

除实物展示外,墙上还挂满了奉贤居民名人和历史建筑的信息,包括蔡元培创办的爱国中学最早的照片和116年的校史,以及已故老居民、1955年和1960年扮演祥林嫂和蔡文姬的“越剧花旦”齐亚先的经典照片和传记。这些珍贵的照片和展板,加上近百件具有时代感的上海老物件,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王喜社区的过去生活、文化历史和百年品牌,展示了源远流长的海派弄堂文化,唤起了许多市民弄堂生活的记忆。在大厅角落的书柜里,有几十本以老上海生活方式为主题的书,如《弄堂里的浪漫》、《老上海风格》,供游客阅读。

王喜社区,建于1911年,是一个具有100年历史的英国女王安妮风格的建筑综合体。这也是上海的一座优秀的历史保护建筑,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住在这里。石门二路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在建设“美丽家园”的过程中,王喜社区的许多历史资料被挖掘出来,建设胡同博物馆的想法也随之萌生。最后,通过置换,住宅物业的材料仓库将被改造成胡同博物馆。“胡同博物馆的建设是希望找到一个展示和宣传历史保护建筑的平台,同时传承社区历史保护建筑中的人文故事、历史背景和文化情怀。”

自愿解释小巷的故事

在胡同博物馆正式开放的那一天,博物馆志愿者讲师也正式上岗。他们将利用他们在巷子里的经历和故事,让游客恢复对巷子里可能已经变得陌生的日常生活的记忆。

黄思琪,志愿者讲师,是王喜社区的一名社会工作者。收集和整理博物馆展品的经历让她感觉更接近这个有百年历史的社区。收藏者捐赠了绝版连环画,如《过河侦察》和《智取虎山》。上海工人思想宣传队队员卡、上海市公共交通月票等一系列标有“时代”字样的车票,由社区居民李、、温钟山捐赠。从解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上海自行车品牌被解放牌自行车上的居民从“四件套”中取下来保存下来。黄思齐向记者介绍了展品,并告诉记者,除了上海市收藏协会提供的展品外,其他展品都是社区居民捐赠的“老珍品”和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物品。已故歌手温克政的爱人,80多岁的王静女士,30多年前捐赠了一张全家福照片。住在附近的老音乐家涂巴哈捐赠了1993年上海东亚运动会主题歌的手稿。

“这条街道是以博物馆的形式出现的,这样每个人都可以了解王喜社区经历的‘伟大历史’和那个时代居民的生活记忆。我感到特别有意义,我希望我能为这一文化遗产做出一点贡献,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发生在巷子里的新鲜故事,让巷子里的记忆不会被遗忘。”黄思琪说道。

探索“城市记忆”的新载体

记者从石门二路街道了解到,在博物馆运营和旧建筑保护方面,街道将在党建工作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居民自治、单位共管、社会共享”的模式。除了聘请上海著名历史学家薛、等为博物馆运营顾问外,还聘请市民担任博物馆志愿者讲师和街道优秀建筑检查志愿者。

“王喜花园胡同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空的房间,也是一个供居民活动的空房间。博物馆全年的活动计划已经确定,希望让大家生动地感受上海历史和人文的变化。现在它是童年胡同游戏的主题展览。二月,是窗花剪纸新年互动活动。三月,是海派文化主题展。五月,是红色革命主题教育展。”石门儿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街道将进一步探索新的优秀建筑保护措施,建设新的“城市记忆”载体,为市民提供一个温暖的空公共空间,阅读建筑背后的故事,让年轻人了解上海的传统文化,让社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和共享,进一步增强辖区内居民和单位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现在开始,博物馆将每月定期举办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主题展览和互动活动,让城市记忆和胡同文化代代相传。


参考资料